當公務員真的是個職業好選擇嗎?----我在公職31年的跌跌撞撞

接受過幾次podcast 和雜誌媒體訪談,才發現我將目前人生的五分之三都投入了工作,一路走來風風雨雨,喜怒哀樂都嚐過,也有很多的課題要修,還有我很多沒有學到的武功秘笈,也沒人能真正幫我縮小撞牆期的傷口,只是從做中學、錯中學,努力適應公職的武林世界。


訪談者常覺得我的分享很激勵人心,也得到聽眾熱烈回饋,我根本不想煮心靈雞湯,也沒有賺人熱淚的「小說劇情」,只是有感而發,也希望能幫助到一些正在 #公職,或是嚮往公職的後輩。如果你還在職涯中迷惘,以為當公務人員是一門輕鬆又可靠的工作;或許你已經是公務員,除了為五斗米折腰之外,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價值;也可能你是上班族,但常常打怪又卡關,覺得勞心又勞力,不知何去何從… …,這些揪心我都能理解呀!


什麼是好工作?好公司?

年輕的時候,因為要負擔家計及還大筆房貸,被逼著要從事當時人人稱羨的公職,因為收入穩定,我放棄了到出版社當編輯的夢想,跟40個人角逐1個約聘工作,然後經過9年的抗拒,為了證明實力也正名,通過國考正式成為公務員,看似從此一帆風順,但真相是……


公務員真的是鐵飯碗嗎? 

在當約聘人員的九年中,因為地方財源的關係,每年的七到九月都是斷糧期,因為補助款還沒入帳,加上行政作業繁雜,我十月時才領薪十幾萬,但之前要養家活口卻沒收入的惶惶不安,豈是局外人可以體會。

對於大學畢業的新鮮人來說,近三萬元的薪水看似不錯,但經過幾年後,專科同學已遠遠超過我的薪水,因為加薪幅度小、晉升緩慢,還要有機運靠山,就算是高考的公務員,要爬到基層主管職,也要七等八等呢!除非有特殊條件,在僧多粥下少,退休前只能領「年功俸」的死薪水,如果不幸與長官不合拍,就只能捧著生鏽破洞的飯碗。


超棒的職涯之路?錢多事少離家近?福利多到好棒棒?

因為身分的限制,言行舉止都要戒慎,有話不能盡情說,科層體制下一切都得服從,考績看似有制度其實是看主管良心,兼差兼職兼課都要簽核批准,收入受限又有志難伸,也不能有過度的社會參與,以免被「點名作記號」。


經過層層準備及重重考驗,能考上公職的能力不會太差,最後卻容易在繁瑣行政作業下消磨殆盡,專業度淹沒在一堆公文和文件裏,沒有拿得出的名片和履歷。「在民間」的人如果認真一點,創新、創業、創意無限發展,早已在某些專業領域叱吒一方,如果願意拚搏更不會頂到「職涯天花板」,「公務員」卻在某些政治議題操作及外界誤解下被汙名化,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讓士氣盪到谷底。


沒三節獎金也沒分紅,更沒有員工旅遊,尾牙得看機關能不能「喬出錢」。喝茶看報的好日子我從沒遇到,因為人力不足、遞補困難,公部門才是真正的責任制,超時工作是正常,要申請加班得看長官會不會覺得「觀感不佳」,加班費要看財源,補休要看有沒有時間休假,在通訊軟體的氾濫下,休息時也得在線「上班」,卻沒有受勞基法的基本保障,比工友、臨時人員還不如。


不怕退休後的養老?

延緩退休的政策下,多數人都要到65歲才能領足額退休金,有同事初步核算,所得替代率越來越低,比她先生領的勞保老年給付還少。維持一定的所得替代率,就是退休人員每月收入是否能維持其一定的生活水準之關鍵,所得替代率越高,代表退休生活水準也越高,但每況愈下後根本沒有保障。


人生大好的黃金歲月都付出在日復一日中,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正面看待,這當然是自己的選擇結果,無所謂後不後悔,但要繼續在無奈的哀怨「阿雜」中度一生嗎?


錢多事少離家近不叫「好工作」,好工作和好公司是自己認定。進入公職邁入第31年,漫長的青春都在當「#公僕」這個角色,曾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。「會,很後悔,但身不由己」,這是我以前想都不用想,就會脫口而出的答案。50+ 之後對人生有了另一層體認,看著還要十多年才能離開的職場,開始覺得倒吃甘蔗。


走入前30年的長隧道,撿拾了記憶的碎片,慢慢將職涯的拼圖成形,才發現雖然不算是多彩繽紛,但也是有衝撞、擠壓後的層次,甚至有許多的智慧小山丘慢慢變立體。是啊!我們都是在錯誤中學習,一路的跌跌撞撞,也有坑坑疤疤,雖然痛但體驗後才能深刻。


一般人總羨慕在公職的人工作穩定,其實走進這座深不見底的大山,才發現看似有很多的軌道可循,其實要嘛年久失修,要嘛通向險境,不小心就會跌落山谷,如果沒有前輩或人脈當響導,能夠安全攻頂的人是稀有動物,我選擇了自己找繩索、戴氧氣瓶、帶著急救箱,辨識深山野嶺的每棵樹、每個轉彎,學習每一次失敗經驗,想找安全的路脫身,極少數的人有遠見、洞察,選擇回頭走出深山。




公務界需要「五力」全開!

行政力

文書力是行政的基本,就算是在工務單位也需要,而文書的外觀永遠很重要,不僅是公文字體、排版、格式設定,甚至是裝訂,送出去的時候,一定要從頭到尾重新看一次。在公務界一般而言文書能力比文案力重要,但是如果文案或文字能力好,在整體的表現上會更吃香。


學習公文 #潛規則,可以保護自己,刷印象分。在工作時可以用「組織與人」、「事與法」、「語言」、「程序」,「工具」,這五個元素來檢視自己的思考盲點,看看是不是忽略了哪些面向,而處理公文時,要拆解重要資訊,快速讀懂來文與前案,前提是法令規定,然後要看來文機關與說明,但不要拿前案照抄。


觀察力

察言觀色,絕對不要當職場小白,「觀察」就是學長、導師,聽別人討論業務,是學習、融入職場及了解組織風氣的好時機。剛到一個新機關,可以花比較多的注意力在觀察外界,收集情資,看看同事們在忙什麼,感受一下單位的氛圍。


切記,「做自己跟白目不一樣,在職場上的人際目標是不求交朋友,但能 peaceful。」尤其對長官而言,把事情做好、不惹麻煩的就是好員工;如果還能進一步換位思考,幫忙出謀獻策,就是優秀員工;如果還有餘裕跟長官開玩笑,那就是機靈老練的員工。如果真的犯錯,道歉一次就好,及時補救後,要把道歉換成道謝。


情報力

拋棄雜亂無章的消息,活用有效資訊,而且要經過思考和辯證過。在職場很多情報的來源都是透過人脈。職場人與人的連結,要適度,不管是單位內的長官同事、跨機關的長官同事或是經常互動的人,都是很容易累積的人脈,也會獲得工作時需要的資訊。


有個有趣的名詞叫「#業務領土保衛戰」,不是為了推工作,而是希望有較理想的工作分工,但這很難找到公平正義,也不是不考慮狀況,就把業務往外推,要考慮上一層的長官、責任的承擔,還有會不會塑造了「硬拗」的壞形象,還是要熟悉分層負責,部門分工,還有工作權責。


應變力

每次遇到問題就很慌張,不知道從何開始做起?或者是每次回報任務給主管,會猶豫不決害怕自己做錯事?常常沒辦法臨機應變,其實是因為已經陷入了「找標準答案」或是 #完美主義 的框架中了。擺脫慣性找標準答案的心法是「告訴自己不要慌」,然後確認 #價值目標,包含自己及機關的,然後列出至少3件價值對應需要做的事,回歸到「現在」、「立刻」可以開始的事情,這樣執行速度才會快。


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問「為什麼」,問完之後思考「一定只能這樣嗎?」「如果不這麼做能夠怎麼做。」與其談創新,不如試著把腳尖踏出框架,當然要在長官心臟承受的範圍內,也要預想停損點。


表現力

彙整資料不是複製貼上,將需要填報的資料格式化或表單化,也是書面表現力的一種,關鍵是了解對方需要什麼樣的報告,還有了解需求端的位階及用途,看的角度通常會不一樣,例如業務報告、回應陳情或是民代交辦所呈現的資料就截然不同。說明和說服都是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,說明要淺白易懂又聚焦成三個重點,懂得歸納,先講重點,也要表現整體跟部分,或是部分與部分的關係,並運用比喻。


用 #自我觀照 取代與他人比較,如果開始計較分工不均,反而是工作倦怠的警訊,與其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別人身上,不如拉回來關心自己,不用期待獲得讚許或表揚,要學習多愛自己一點點。


用31年青春證明的一些事

年輕的時候看見優秀的同事,或是很混但混得好的人,除了羨慕還有一些不滿,有時對那些一帆風順的投機者嗤之以鼻;有些歷練後對於在職場出類拔萃的人,覺得自己望塵莫及,也沒辦法變成人生勝利組;四十歲以後沒有「不惑」,但知道很難不勞而獲,會很好奇那些先行者是怎麼做到的,「慢慢慢慢慢慢慢慢長大以後,認識的人越來越多」(李壽全 #我的志願 的歌詞,這麼多慢,就知道有多慢),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的身心安頓、舒服,因為「每個人都需要,平平靜靜的生活」。


在公部門工作會變成什麼樣子,由自己選擇及塑造

我不想擺爛,因為過不了自己這一關;我也沒有辦法飛黃騰達,因為沒有靠山銀山;也不想搞政治或攀龍附鳳,因為沒有那種特質;所以我決定做個不一樣的選擇,不求升官發財,但求靜心自在,做可以做的事,盡可以費的心,教可以教的人。我希望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,至少不要被長官討厭,這樣會很難在職場活下去,等退休金會等得很難過。


平平順順的基本盤下,我要自己的腦、心和身是活跳跳的,所以我願意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,那樣可以多學多激發腦力;去嘗試創新、創意和創造不同的服務方式,這樣會讓我保有熱情活力;用真心誠懇去待人及帶人,有健康的態度,身體不會太差。所以,我成了別人眼中,最不像傳統公務員的人!


最不想做的事,還是要認真面對

別人喜歡當推事,我多做不會少一根毛;長官交辦的事,不推託趕緊去做完;覺得有價值意義的事,一定要戮力做好,套句老話,不開心也是一天,雖然不可能太開心做不喜歡的活兒,那就想辦法將活兒變成有趣一點,至少不會太無聊乏味不好過。


職場的鳥事可以是成長的養分

從日常人事物中找出與同事、長官的互動頻率或共同性話題,才不會變成邊緣人。除了要謹言慎行,也不要誤觸容易產生人際誤會的地雷,如果得罪人的原因難以釐清,純屬誤會,或是沒有機會道歉的話,不如就先試著保持平常心,讓時間換取人際空間。若是被「穿小鞋」,靜靜觀察事情的前因後果,對好事者敬而遠之,也要默默製作防護罩,或是留下書面證據,以免再讓對方有機可趁,這些都是《#我不是教你詐》的真人版,太值得學習了!


自由不自由是看自己

上班時間看似身體不自由,但心靈和腦袋是自由的,就算是無聊透頂的會議,也可以自己試擬一套有用、有效率的議題,或是沙盤推演如何簡化議程,這些都是鍛鍊腦力的好時機,至少,也可以欣賞主席及發言者如何恰如其分或荒腔走板地「演出」。


被長官訓話?看看有沒有道理,有道理就將智慧學起來,還不用繳學費,罵得沒道理就當自己是社工,讓對方倒情緒垃圾,度化有緣人,也練就自己的心性、累積福報。若是交辦不可能的任務,就當自己是公關顧問公司,將專案管理、STP、4P、4C全部拿出來練功、培訓自己,上班就像上課、繳報告,還有薪水可拿,何樂不為?自由的定義由自己決定。


退休後還有熱血還有夢

不用期待少得可憐的退休金,也不要覺得退休後就無所事事,每天玩樂也會無聊,所以要將距離退休前的每一天當作準備期,目標就是準備過好 #第三人生。以前就學的第一人生是為了別人的期待,畢業後上班的第二人生是為了五斗米及成長,只有第三人生可以自己決定,沒有做好的事、沒有達成的夢想,都可以一件件拿出來實踐,就算沒有完成也不算失敗,因為沒有他人及社會標準檢視,只要過得了自己這一關。


退休後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,不能再賴給父母及慣老闆,所以一定要先想清楚、想具體,如何成就自己的退而不休,這樣從人生登出的那一天,無愧天地也不愧對自己來此一遭。公務職涯中,我也修煉了我的生涯,因為聰明地傻傻的做,就像 #複利投資,成就了 #第三人生。



我選擇在框架中翻轉

將碗捧好捧滿,對得起薪水 

打敗心冷、心寒與心酸,讓工作變得有意義,認真工作是必要,對得起良心是需要,就算是看公文看到眼花,點滑鼠點到手痠,開會開到無力又口乾,仍告訴自己每天要找開心,在無聊中找到樂趣,這不是逼自己正向,而是提醒 活在當下


公職圈的暗黑學看在眼裏,長了智慧和見識,創意點子被採納就是突破,沒被理會就留著自己用,閱讀當輸入、寫文當輸出。比較幸運的是,稍微穩定的工作,至少沒有後顧之憂,可以在晚上及假日找管道充電,公職背景看起來較正直的形象,能讓別人較放心進而擴大交友圈。


實踐工作之外的價值,也照顧後進

從工作中尋找 內在動力,全面提升職涯ARC(自主性、歸屬感、能力),畫出影響圖,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定位。透過重擬與再度投入、改造、轉換職務、砍掉重練,就算不能離職也能重新設定,這不是理論,需要一步步實踐。


行有餘力下,我把自己當 人力資源長,將部屬當成 人才 在帶,培植他們的專長、盡量適才適所,鼓勵同事多進修,也不藏私傳授我的獨門絕技,因為在協助他們跨域跨界的能力時,自己也在成長,萬一日後國家不願意保障工作權,還有帶得走的能力。


自己創造第三人生

盤點自己的能力和資源,能夠多學一些就賺到一些,沒有大公司名片和頭銜的顯赫光環,至少是踏踏實實的。之前閱讀了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開始在職場學習《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》,規劃求學和工作二階段之後的 第三人生


我相信工作可以重新設計,以「設計思考」重擬問題,打造嶄新的「工作生活藍圖」,讓工作為我所用,而不是我為工作所用,自行定義快樂和成功。看了最近出版的《布局思維》更讓自己的職涯之路有跡有尋,作者 楊琮熙 提到熱情、專長優勢及機會的 三個圈圈 原則,更能幫忙找到自己的 黃金交叉點


如何衡量一份工作「好不好」,固然可以列出各種客觀要件:薪資、福利、升遷……,但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作,而是透過工作實踐人生的目標。


「願攀附於公職這一大樹,攝取養分只為求生的每個人,某一天都能長出屬於自己的滋養。」無論正準備成為 #公務員 的幼苗、剛踏入公職大門的新枝、浮沈公職大海多年的老幹,都發現在職場中的美麗風景。」--《公務員工作生存教戰手冊》


在公職翻轉31年,至少還有12年要修練,好多不足及要學習的,例如要抓大放小、留一些餘裕給自己。公職不只是好修行,也會繼續以行動證明會讓身心靈越來越富足,我的人生就是舞台。




留言